院长信箱     网站导航     ENGLISH     邮箱入口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职新闻  >>  工作动态  >>  正文
山海携手同聚力,乡村振兴谱新篇​——我校青年师生志愿服务队赴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支教活动
发布日期:2025-08-18 20:24:43    来源:文/图 团委 高真    

志愿者在圈湾村支教点与孩子们合影

志愿者在酸茨沟村支教点与孩子们合影

志愿者为孩子们讲授医学科普课

志愿服务队参观四〇四矿区主题展馆


日前,我校青年教师服务队与海尔学院“科好玩”科普教育团队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中核集团第一书记帮扶村开展支教服务。

此次支教地点为东大滩乡酸茨沟村、圈湾村,两地属海拔2600—3500米的高寒干旱山区,距天祝县城81.6公里。自2012年起,中核集团四〇四先后派驻第一书记工作队赴该地开展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帮扶工作。2023年,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曾赴天祝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今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教育帮扶新阶段,我校应中核四〇四党群部邀请,高真、张帅、张中相、邢济麟四名青年教师组成志愿服务队自费前往帮扶村,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支教服务。

师生接力支教,点亮“蓝色”海洋假期

为兼顾村里30余名留守儿童不同学龄段的需求,师生志愿者精心设计了丰富有趣的课程。其中,“科好玩”团队巴林轩、秦法浩两名志愿者结合海尔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海洋科普教材,设计了《海面上的“长城”——港珠澳大桥》《海底“飞机”——海翼号的秘密》《带你看看青岛港》等课程,通过生动讲解、模型演示和互动实验,激发了儿童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思维。

突出边疆特色,弘扬“金色”丝路文化

青年教师志愿者张帅根据当地汉唐历史文化,设计了《边塞诗歌中的甘肃》《甘肃地名的中式浪漫》《长安三万里中的边塞诗人》等课程,带领孩子们领略驼铃悠扬、金戈铁马,通过不同时代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石榴籽”般的团结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深入中国核城,体悟“红色”爱国文化

支教结束后,服务队受邀前往中国核城——四〇四矿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这里地处偏远的荒漠戈壁,曾像它的代号“404”一样“查无此地”,却是我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核工业综合性科研生产基地,承载着一代代核工业人的奋斗足迹。

在“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青年教师们近距离了解了“两弹”核心部件研制成功的过程,被我国核工业第一代创业功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动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所震撼,被张同星、杨海棠、原公浦、潘其富以及“34-32”英雄群体等老一辈核工业人“祖国需要我”和“安下心、扎下根,戈壁滩上献青春”的坚定信念与铮铮誓言所深深打动。面对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传承和学习核工业人的精神,以青春之力助力学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同时,服务队师生志愿者在第一书记工作队的带领下入户走访,开展政策宣教与推普调研,并自发与当地适龄儿童结对。后续,服务队师生将与结对儿童开展线上课业辅导,将“山海情”延续下去。

(责任编辑 曹立堃)

热点文章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钱塘江路369号 邮政编码:266555
鲁ICP备17008831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00200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