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早报:下乡免费为村里老人拍照--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杨丰菘和张纪瑞利用寒假为49位老人定格动人瞬间
https://epaper.qingdaonews.com/qdzb/html/2025-02/20/content_144793_1866833.htm

下乡免费为村里老人拍照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杨丰菘和张纪瑞利用寒假为49位老人定格动人瞬间

杨丰菘正在给老人拍照。

杨丰菘

张纪瑞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剪辑 记者 肖梦婕
“社会上很多老人需要我们的关爱,给他们拍完照后感触很多……”昨日,青岛早报发布的“青岛在读大学生寒假返乡免费为老人拍照”视频,引发了众多网友关注和点赞。故事中的两位大学生是来自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杨丰菘和张纪瑞,20岁的他们提前谋划、多次沟通,利用寒假时间走进偏远乡村,以“天安门广场”为背景,为一群八九十岁的爷爷奶奶精心拍下影像记忆。
人物名片
杨丰菘
张纪瑞
年龄:20岁
身份: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
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酷的事,找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你有故事,请联系我们
早报热线:82888000
“拍照二人组”精心准备
2月13日上午8点,在临沂市沂南县辛集镇房庄子村的“幸福家园”活动中心,杨丰菘和张纪瑞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他们将相机、三脚架、补光灯等装备调试好,把印有天安门广场画面的幕布撑好,有些忐忑又有些激动地等待着这项“圆梦计划”的实施。
“爷爷奶奶上午好!我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今天在活动中心为大家免费拍照,想来拍的都可以过来。”拍摄场景搭好后,杨丰菘在活动中心的广播室里,用沂南乡音发出热情的邀约。
20岁的杨丰菘老家在临沂市沂南县,张纪瑞则来自临沂市的另一个县城。学校放寒假后,他们从青岛返回了家乡。“到农村免费为老人拍照,是我脑海里一直有的一个念头。当时正好快过春节了,我就想着能在过年期间给老人们拍下照片,更有意义,于是和同学张纪瑞一拍即合,定下了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拍摄那天早上,张纪瑞是从80多公里外的家赶到房庄子村的。”杨丰菘告诉记者。
在进行拍摄之前,两人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过年前从县城去了房庄子村三四趟,一直在和村里对接沟通,前前后后花了半个月。这个困难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杨丰菘说,之所以选定房庄子村,是因为当地在沂南县因做好“土特产文章”而出名,村书记谢吉海被称为“网红黄瓜书记”,带领村民们建起蔬菜批发市场增收致富,房庄子村在2023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谢吉海书记平日里工作很忙,多次挤出时间陪我们讨论、踩点,最终推动活动顺利开展。”杨丰菘告诉记者。
定格乡村老人动人瞬间
2月13日上午9点,听到广播的老人们陆陆续续来到了活动中心。活动中心是村里投资50万元建设的,全村老人可以免费在这里吃饭、理发、洗澡等,大大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当天一共来了49位老人,几乎都是80岁以上,有一些已经90多岁了。我们从上午忙到下午两三点,满足了所有老人的心愿和需求,拍下让他们满意的照片。”张纪瑞说。
杨丰菘和张纪瑞用镜头捕捉到许多动人的瞬间。一位老爷爷特意刮了胡子理了发,戴上新帽子、穿上新棉袄,在镜头前露出缺牙的笑容,笑中还有些羞涩;一对年近90岁的老夫妻步履蹒跚地赶来,他们双双戴上了红色围巾,在镜头前有些不好意思地挽起了手;一对90多岁的“老闺蜜”相约穿上崭新的红棉袄,一起拍合影,并回忆起两人年轻时一起出游拍照的事;有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奶奶,无法独自出门,她的儿子陪着她赶来,在旁边一直等到她拍完照……很多老人说自己上次拍照还是拍身份证照片,已经记不清多少年没拍照了。
那些一点一滴的感动和温暖都被杨丰菘和张纪瑞记录在照片、视频中,化作了深深的感触。“很多老人耳背得厉害,听不清我们说什么,他们说的有些方言我们也听不清,但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欢喜。很多老人拉着我们的手说谢谢。”杨丰菘说,拍照前,有人建议他们单独给老人拍一张证件照,这是因为有的老人很久没有拍过照片,去世后,家人想找一张照片作为遗照都找不到。所以两人还另外准备了蓝色背景布和白色背景布。
爱心之举得到网友赞誉
拍摄结束后,杨丰菘和张纪瑞立刻回去整理、打印照片,用最短时间给老人们送去。“老人们拿到照片都很高兴,有的还笑着抹眼泪。”一块天安门广场的幕布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一张照片定格了乡村老人的笑颜。杨丰菘和张纪瑞通过公益摄影,用镜头记录温暖瞬间,传递着爱与关怀,不仅是当地乡村的村民,许多看到视频后的网友们也为他们的善举点赞。
“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酷的事,找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杨丰菘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就读,大一时加入了学校的“文明青职”网络文化工作室,积极为学校的各项活动提供拍摄支持。他说,“我学的是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很想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有需要的人做些什么,尤其是给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送去关爱,发挥大学生的青春力量,为社会做贡献。”张纪瑞就读于体育健康学院,他的同学们利用寒假参与公益宣讲、爱心义诊、社区服务或者到党政机关和基层社区单位实习,而他选择了到乡村去,用摄影的方式圆老人们的心愿。
这并不是两人第一次下乡参与社会实践。去年8月,杨丰菘在暑假跟随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艺美筑梦‘语’润乡村”推普助兴志愿服务队跨越一千公里,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商都县,针对学前儿童、青少年学生、留守妇女和老人等重点群体,开展普通话普及推广服务。杨丰菘感慨,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并非是简单地去乡下走一趟,与平时的所见所闻完全不一样。有了更多宝贵的经验,杨丰菘计划与同学们在今后的课余时间继续到临沂或青岛的乡村,为更多老人免费拍照,记录岁月故事,定格温暖瞬间。
新闻
延伸
专业与实践结合
打造“青职”实践品牌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市管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精心构建和实施彰显本土优秀文化特色的“大思政”课程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匠心文化、劳模文化、志愿文化等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系统地融入思政课程体系中,探索思政育人新路径。
多次开展冬季学期社会实践调研等主题活动,引领青年学生扎根基层,将专业与实践深度融合,打造“青职”实践品牌。采取多种举措广泛营造多样态、多维度的文化氛围和空间,在春风化雨中育人、育心、养人、养心。在“大思政观”视野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浸润本土优秀文化元素,深化思政课程体系改革,积极进行提升思政育人水平的有效尝试。学生浸润在本土优秀文化元素中,以可感、可知、可学的方式,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受访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