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体青职人精诚团结、奋勇争先,学院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凯歌高奏,在创建国际先进水平优质高职院校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经意见征集、部门提报、并报党委会审议通过,评选出学院“2018年15件大事”。
1.党建引领奏强音,全面启动党员导师制
根据省委、市委相关部署,自3月份开始,学院党委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着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通过组织理论宣讲、专题学习、理论研究、实践调研、进入课堂等形式,使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成为学院的最强音。


学院党委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体系,全面实施党员导师制。全院党员领导干部220余人与所联系的班级、宿舍、学生建立导师联系制度,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通过定期集中座谈、个别辅导、宿舍访谈、共同参与教科研项目、困难帮扶等形式切实解决学生在思想、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惑,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2.学院思政工作筑高地,四项目入选全省高校思政工作重点项目
8月2日,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公布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设计划创新重点项目评选结果,学院申报的5个项目中的4项入选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设计划创新重点项目,成为入选项目最多的高职院校之一(全省一共4个高职院校入选4个项目),每年获资助经费60万。

多项目入选省级思政建设计划创新重点项目,充分展现了我院思政工作的坚实基础和丰硕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入选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项目,宣传部申报的“构建‘厚德修能’四维一体文化育人体系”入选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宣传部、学工部申报的“文明青职”网络文化工作室入选网络文化工作室项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入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项目。
3.学院志愿服务绽新彩,助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
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举行。我院200名师生以志愿培训、晚宴服务、技术支持、接待服务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参与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圆满完成了指定的工作任务,得到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组委会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学院荣获上合峰会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旅游学院20名学生志愿者服务于欢迎晚宴,中、外方元首贵宾室等餐饮茶歇服务岗位;海信学院28名学生志愿者参与上合峰会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持工作;艺术学院14名学生志愿者参与接待新华社记者团工作;院团委从各二级学院选拔115名志愿者参与了青岛城市运行志愿服务工作,保障峰会期间市民的安全出行;培训学院连续开展15期“青岛市城市运行志愿服务培训班”,集中对2700多名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骨干志愿者进行了志愿服务专题培训,先后被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社客户端、山东电视台等十余家权威媒体报道。
4.师资队伍建设结硕果,我院教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3月,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入选名单,我院齐洪利教授入选,实现了我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新突破。11月,学院柔性引进的一批有影响力的行业技能大师来院建立了工作室,组建工作室团队,包括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青岛港“进军品牌”创造者、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大港分公司装卸二队副队长皮进军,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我院校友周勇等。

本年度,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学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文件,师资建设的内涵和质量不断发展:获评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职业院校青年技能名师2人;获评省级教师质量工程项目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新建省级工作室6个,名师、大师工作室3个;柔性引进国内外专家学者、大国工匠11人,聘请产业教授38人。
5.学院资助育人工作显实效,荣获全国学生资助工作“推荐学习单位”荣誉称号
4月,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举办的全国学生资助工作双百佳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我院被授予全国学生资助工作“推荐学习单位”荣誉称号。此次活动是国家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施以来,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一次评选活动,共有99个单位被授予“优秀单位案例典型”称号(其中高职院校2所),232个单位被评为“推荐学习单位”(其中高职院校5所)。

近年来,学院继续扎实落实学生资助相关政策文件,坚守“资助育人”宗旨,以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不断加大投入,盘活社会资源,完善资助体系,优化资助结构,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积极探索资助工作新形式和育人新模式,尤其注重做细做实精准扶贫,建立起完善的“奖、免、助、贷、补”资助体系,实现了贫困生受助100%全覆盖,学院资助服务工作年年获得学生好评,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级报道。
6.实习管理“青职品牌”扬美名,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案例
9月4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公布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案例名单,我院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案例。我省共4所院校(3所高职、1所中职)入选,占全国总数的8%,数量同江苏、浙江位列全国首位。

学院坚持“立足区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学习与就业需求,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实习管理全过程。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践行“以学生为中心”育人理念,创新多维广域实习运行机制,建立全程互动的实习管理模式,完善校企立体化实习保障体系,探索形成了“青职特色”的校企一体化实习管理有效模式。在国际会议、全国高职会议、教育部校长培训班上,向数百所高职院校介绍和分享学院实践育人经验做法,并在20多所国内同行院校中推广。
7.教书育人齐争鸣,师生在全国各类竞赛中屡获大奖
2018年,学院师生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浓厚氛围中,认真学习、苦练技能,在各类竞赛参赛项目上更加丰富,在组织管理上更加精细,不断斩获大奖,学院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2个,其中旅游学院丁麟、赵佳楠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学生导游服务赛项比赛中获得一金一银,取得了我院在这一赛项中的最佳成绩。丁麟更是以94.51的高分遥遥领先,获得了全国第一名。旅游学院教师团队孔艳华、齐洪利、王波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荣获高职组教学设计赛项一等奖,实现了我院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的新突破。信息学院教师常中华、李金领,艺术学院教师乔璐、高晶鑫、李尧,海尔学院教师石从刚、学生韦存凯在第七届世界发明创意奥林匹克大会(WICO)斩获4项金奖。
8.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迈新步,高职一体化培养职业教育集团成立
7月13日,由我院牵头组建的青岛中高职一体化培养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理事会会议在学院隆重举行。职教集团设立8个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共有成员单位107家,其中,高职院校3所、中职学校20所、行业组织11家、企业单位73家。

青岛中高职一体化培养职业教育集团为国内首个中高职贯通培养新模式的职教集团,是学院探索职业教育系统内校企合作新模式新体系的创新举措。集团以积极服务山东省和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满足青岛市及周边地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主旨,在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单位的各自优势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开展联合办学,加速信息化改革进程,实现资源互补,推进校企融合。集团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集团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就业链、成果转化链、继续教育链,建立良性互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9.校企合作谱新篇,引企入校深化产教融合
6月8日下午,学院与海信集团合作共建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海信学院成立仪式举行。12月5日下午,学院与青岛海湾集团共建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海湾学院成立仪式举行。企业冠名学院的建立,为校企双方搭建了更深层次的合作创新发展平台。

2018年,学院校企合作实现了新突破:“青建学院”被青岛市确立为混合所有制试点项目;引企入校工作成效显著,斯八达·青职海洋实验测试中心、无限三维3D打印技术创新实训基地先后落户学院;学院在青岛惠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京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明月爱熙化妆品有限公司、青岛鼎海电商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花手箱服饰有限公司等设立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10.校园文化增亮点,校史馆落成
12月28日下午,学院在综合楼实训楼一楼大厅隆重举行校史馆开馆仪式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展,学院校史馆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

校史馆位于综合楼一楼,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馆内设序厅、历史厅、现代厅、人物厅、荣誉厅和未来厅六个部分,分别展示了原青岛教育学院、原青岛市职工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初期的发展历史,以及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至2018年的历史和成就。馆内共展出各个时期历史照片300余幅,真实生动地展示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办学成就,充分展现了学院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1.国际合作谋新局,中新职业教育示范项目教师培训基地成立
11月26日,根据《2018-2020年中新两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培训示范项目2年实施规划》的要求,在新西兰海外教育国际推广局和中国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的支持下,中国-新西兰职业教育示范项目教师培训基地落户学院。基地设立后,将引进新西兰先进职业教育资源,节约我国高职教师出国培训的费用,深化课程本土化,促进新西兰职业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在国内的内化与传播,进一步提升国内职业教育师资的国际化水平。

2018年,学院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的数量达到13个,牵头成立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学生支持服务专题委员会”,当选中日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获得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学习与就业机会”卓越院校铜奖,加入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和中国-中东欧职业教育国际联盟,牵头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生活技能开发”青少年教育合作项目——《人际关系》高职版材料开发工作。
12.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显特色,学院启动文明修身工程和体质提升行动计划
4月和6月,学院先后发布《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体质提升行动计划》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大学生体质提升行动计划和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提升广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文明素养和身体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聚焦学生,以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从育炼个人品德、弘扬家庭美德、培养社会公德、强化职业道德四个方面,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并通过开展个人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文明、社团文明、课堂文明、就餐文明、网络文明等“七文明”建设,将文明修身工程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进校风学风优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大学生体质提升行动计划立足“健康第一”理念,构建青职校园阳光长跑机制,引入手机记跑APP系统,把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体育管理,教师通过APP手机记跑系统后台即时监控学生日常长跑情况,有效激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性、经常性进行长跑锻炼的积极性。课余时间,学生持手机沿APP系统随机给出的跑步路线进行长跑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线,极大活跃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升了学生身体素质。
13.学院内部质量夯根基,质量管理平台投入使用
自2月开始,学院启动实施部门考核、质量诊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等三大模块质量管理平台建设。部门考核模块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职能部门和二级院部各项工作进行日常监控和定期考核,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显现出预期效果。质量诊改模块从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进行数据智能分析和自我诊断,形成个性化质量保障系统,为管理层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模块采用信息化采集方式,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实时性,满足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工作需要。

通过三大模块质量管理平台建设,有效促进了学院各层面常态化自主诊断与改进工作,推动了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进程,在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出显著作用。
14.办学条件获改善,学院实训创意教学中心项目动工开建
2018年9月,学院实训创意教学中心项目经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项目初步设计和总投资概算。2018年12月10日,项目开始组织工程施工,建设工期预定为1年,计划于2019年底竣工并交付使用。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学院闻道楼南侧空地,总建筑面积25800.56平方米,由1号实训楼、2号实训楼、创客中心组成建筑主体。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实训教学用房100间,合班阶梯教室6间,大型阶梯教室1间,将极大改善学院实训教学场所不足的现状,为学院办学水平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5.教育信息化稳推进,新增一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18年学院继续构建符合高职教学实际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推进智慧职教、智慧树等课程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目前共立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9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6门,逐步形成基础课与专业课并举的互联网+课程资源。

12月14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由我院艺术学院教师赵静主持的《看美剧,学口语》课程入选。这是继艺术学院院长乔璐《服装色彩搭配》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之后,学院课程建设取得的又一项国家级成果。(责任编辑 孙艳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