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军 张显为
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几乎每周都有国外院校来访洽谈合作、国外教师教学指导、师生交流、学术交流等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这些频繁的外事活动加速了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肌理的形成和发展,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未来开辟了一条战略通道。
一则师生皆知的哲理故事
早在学院成立之初的2001年,有着奥地利访问学者经历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史忠健博士,深知国内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差距。要跻身国内一流高职院校,必须以博大的胸襟,融入国际高职教育发展的潮流。 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个备受院长史忠健博士推崇并为广大教职员工所熟知的故事——“Fish is Fish”。故事来源于美国图画书大师Leo Lionni一本名为《Fish is Fish》的图画书。故事说,池塘里有一条小鱼和一只蝌蚪,他们形影不离。后来,蝌蚪变成了青蛙,爬出了池塘。有一天,青蛙回来了,青蛙告诉鱼,它看过很多很特别的东西。青蛙说,它看到鸟,鸟长有翅膀,两只脚,而且还有很多颜色。青蛙一边说着,鱼一边想像着长了羽毛的鱼满天飞。青蛙又说,它看到牛,牛长有四只脚,有牛角,会吃草,还有粉红色的袋子装满了牛奶。鱼又想像着鱼长有四只脚、长有牛角还在吃草的样子。青蛙还说:它还看到人,有男人女人和小孩,于是鱼在那里想像着像鱼一样的男人女人和小孩。 史忠健院长让大家思考这个故事对办好学院高职教育带来的启发。老师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一些老师还撰写了心得感想和启发,他们认为,高职教育必须实行开放式办学,将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社会企业先进的生产和管理与学院的办学理念、教学工作充分耦合起来,进而形成自己的特色。那种陷在书斋里研究学习国外高职教育的做法,无异于鱼听青蛙讲鸟牛人的模样,无法掌握领会国际高职教育的真谛。 在这种理念引领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打开窗户,眺望国际高职教育风景,吸纳一股股清新气息,走出国门,融入国际高职发展潮流,叩动国际高职发展脉搏。
决胜未来的国际化棋局
早在2001年,刚刚成立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就以开放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将目光投向世界,当年8月就作为全省第一家与国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与澳大利亚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开始了中外合作办学,从此,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办学的理想巨轮开始起锚远航。目前学院与新加坡PSB学院、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开展联合办学,与加拿大西北社区学院、韩国全州大学等26个国外高校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此外,该院还开展了留学生教育、师资及领导者培训、课程引进与开发、国外实训实习与就业、国际论坛与研究、学术交流、学生科技活动等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覆盖亚、美、欧、澳四大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网络。 让青职走向世界,把世界高职教育之脉搏。学院广泛开展与国际高职院校交流,到目前为止,学院先后派出50个代表团200多人次分别访问考察了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荷兰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高校和30多个友好团体。仅2007年以来,学院教师先后有54人次分别赴德国、荷兰、加拿大、日本等国家进修,进修学习的教师写出了数十万字的学习体会。其中,有9名教师先后赴德国培训,赴德研修的骨干教师金龙国、刘哲被教育部培训中心聘任为中德项目培训授课专家。2007年11月26至12月7日,该院有20位教师参加了在荷兰进行的一期培训,来自莱顿大学、荷兰大学等高等院校的3位荷兰专家教授围绕着以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相关的十三个专题分别进行了授课。今年5月7日至17日,Nuffic合作项目第二期培训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进行,54人参加第二阶段课程培训,其中来自该院对口支援的三所西部院校11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让世界走进青职,沐国际高职教育之新风。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报告厅,常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肤色的专家学者慷慨陈词,纵论高职教育之精髓,2001年以来,先后举行50多场国外专家学者报告会。 将世界各地、各门派高职教育精华吸纳并形成自己独特见解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经历了从尝试跻进国际高职论坛,到与国际高职教育开展平等对话的发展历程。如果说2002年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旅游国际对话”、2003年的韩国首尔数码大学学术交流会、2004年的中、日、韩产学合作研讨会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国际高职界争得发言权的话,那么“2007(青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则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国际高职的平等对话。国内外众多的高职院校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200余人参加此次研讨会,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史忠建博士的《从“教学外置,社区耦合”,到“实境耦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在研讨中学习提高,在对话中了解世界,在交流中增进感情,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国际化视野中更加坚定了向世界开放的信心。 不仅让教师走出国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还搭建起让学生走向世界的桥梁,建立海外实训就业基地。学院2004年起在新加坡建立实训基地,目前已建立起新加坡HP公司等14家国际知名公司实训就业基地,有27批次121人在新加坡实训,62人在新加坡就业。在国外实训的学生不但大大提高了专业技能、外语水平,而且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加了收入。04级的李娜同学曾是一名因交不起学费徘徊在校门口的同学,通过赴新加坡实训,不仅顺利完成学业,还利用剩余的钱自主创业,现在成为一家拥有40多名员工的生产模具系列产品公司的老板。在荷兰、韩国、日本等国家建立实训就业基地的工作,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开展学生国际交换与留学,累计接受培养各类外国留学生800余人,44名学生被交换到韩国全州大学、日本关西国际大学和日本国士馆大学留学,另外有120名学生通过学院合作院校升入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的大学继续深造。留学日本关西国际大学的商务日语专业04级一班学生王瑞,被关西国际大学校长滨名笃博士称赞为最优秀的留学生,获得日本中岛财团在日留学生奖学金,这是该所大学自创建以来首次获得这项奖学金。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棋局的部署还远不止这些。 ——建立海外专家工作室。目前已建立起富田(日本)工作室、郑洪一(韩国)工作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研究基地、中荷项目研究中心等国外专家工作室,为学院近距离接触国际高职教育搭建平台。 ——设立海外高职教育实训研发中心。构建与国际教育界、企业界的高端人士共创高职教育辉煌的联动机制。 ——招收外国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目前已累计15期来自韩、日、法、俄、荷兰等国的留学生近1000人。 ——国际化奖学金越来越多。目前该院设有来自美国的“嘉华奖学金”、来自韩国的“东北亚Vision21奖学金”和来自日本的 “兴华奖学金”等国际奖学金,每年都有近百名学生受益。 ——服务社会,辐射国内外。举办韩国日本语学会青岛年会;为驻青韩资、日资企业提供智力支援;协助青岛市政府在韩国举办投资说明会;推荐5家青岛市香草企业免费参加韩国国际香草博览会并争取到7万元参展经费资助;为外资企业中方员工进行外语培训,为外藉员工进行汉语培训;协助并参与青岛市政府在韩国举行的“青岛周”活动。 ……
初步形成的国际化肌理
国际化影响显现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方方面面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肌理初步形成。 在认真审视德国“双元制”、加拿大和荷兰CBE教学模式以及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高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教&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高职教育理念相比,虽然表述不同,但异曲同工,都强调的是学生到未来工作岗位的致用,都强调的是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对学生进行工作能力的培养。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国内高职教育专家的首肯与赞扬。 正如学院的办学理念“教&学以致用”和院训“修能、致用”都以“致用”为核心价值观一样,无论是哪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都必须结合国情院情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都必须将根落在“实境耦合”上,必须将国际化的理念、模式进行本土化,进而提高变革的思维能力,为未来寻找和汲取动力,学院决策层给海外研修工程定此基调。 如今,能力本位、工作过程、任务导向、项目教学等等这些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词语,已成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最常议论、探讨并付诸实践的新名词。参加荷兰Nuffic项目培训的老师们不仅对荷兰CBE职教理论体系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而且对荷兰大学教育方法、企业运营、校企合作模式较全面的认识,他们从实际课程出发,以旅游管理、休闲管理、物流管理、软件技术这四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为案例,对课程进行CBE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该院赴德培训团队不但对“项目教学法”的灵活应用方式有了深刻的体会、理解和掌握,而且出色地完成了多门课程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设计。 不仅如此,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多次组织参加国外培训的教师对全院教师进行再培训,将他们的学习成果再放大,使之在全院的教学工作中产生裂变效应。如今,那些没有出国培训的教师也初步掌握了能力本位、工作过程、任务导向、项目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 “未来,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省内外的高职院校,而是现在刚刚开始寻求变革的普通院校。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必须走得更快,必须善于利用国际化的资源,将自己变得更加强悍。”以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与前景为坐标,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史忠健展示了他非凡的预见性。这种预见性,也预示着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