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青岛油画的一面旗——姚铭
http://www.china.com.cn/food/2013-02/06/content_27901113.htm

姚铭生活照
读姚铭新作
姚铭在青岛乃至齐鲁画坛可谓大名鼎鼎。曾几何时,青岛以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内涵,孕育了大批擅长西画的大家,在某些画种,青岛就代表了山东的最高水平。时光荏苒,现如今青岛风光不再,但是姚铭作为青岛油画的一面旗帜,仍猎猎作响。

海岬
人 、自然、生活
姚铭给我们的镜像
撰文 曾成钢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初识姚铭的油画是在中国美术馆«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他以表现中国
传统人物为题材三联油画作品«蓝色的海-古韵丽风»入选学术性极强的全国油画大展,实属不易。他的画有着朴实、巧妙的画面分割效果,丰富而整体的色彩感觉,以油画这一西方外来画种表现富有中国元素的人物画,这在整个展览作品中显得比较突出。这次展览是从全国5000余幅专业院校和名家作品中挑选出来的200幅精品。时隔五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又见到他的新作«红楼窗外的风景»,让我倍感欣慰和亲切。那些恬淡而美丽的画面背后,隐约可见他在油画艺术旅途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一个优秀的青年画家在步入不惑之年时,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成熟的绘画元,为世人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捕捉能力和把握能力,是值得庆幸和祝福的。
细读姚铭的油画,三个主题跃然眼前:人、自然和生活。
姚铭对人的描摹,具有十分纯净的立意,让欣赏者瞬间能感觉到作品内在的美好。
从«蓝色的海-古韵丽风»到«古韵-荷风系列»,他以十分单纯的艺术语言进行着对中国文化深层次内涵的挖掘,在油画的形、色以及审美趣味的民族化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提升。从那些各具形态的女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姚铭对中国文化情有独衷,他独特的构图方式,富有美感的人物动态,简约而明快的色彩,表现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大唐文化中最有神采的一笔。丰满而又韵味的肌肤,传神而多情的眼神,加上富有创造力的龟裂的肌理效果,无不显示着姚铭深厚的造型的扎实功底好深邃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可见得他对中国画散点透视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这一切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符号,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西厢情韵»代表中国油画被邀参加在美国TEN美术馆举行的中国古代油画展,美国大学油画米勒教授看过他的油画感叹:姚铭的油画很具有中国民族血脉,欣赏他的作品如同置身于中国的历史背景,深感中国文化的博大、深邃。他的作品引起西方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姚铭的作品在表现自然的题材中最具有表现力的是花。这些自古以来中外艺术家关
注的绘画题材和永恒的表现主题,在他的笔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浪漫感觉。姚铭的油画花卉作品不是照相写实主义那样为花而花,写花是花,而是在画笔所到之处营造一种花的气氛和气势,造型在虚实之间营造风味,雅俗之间绽放意韵,整个画面充满着中世纪的华丽,同时也不乏现代的简洁,生命的繁丰和茂盛在众多花的造型中盛大开放。繁复花卉的图象,将他的审美趣味无意间透露,也把他对自然的尊重和膜拜悄然传达。
而生活,在姚铭的意想中被简化成那些充满生命力的静物画面上,画家通过对各种
静态物体的写实描摹和刻画,表现了一个成熟画家对生活的体验和超越。透过那些大片色彩的留白和写实的静物对比,展现了他对生活本质的理解和感悟,他十分擅长把油画创作的基本技巧与作品的内在情致糅合,从静态展现生命的灵动,从外部色彩中寄托内涵,从而在艺术上达到感人的表现力。他很多的画作在构图上都极为单纯,单纯的叫人疑虑,但疑虑之余又让人欣慰。因为,从那些单纯明快而又含蓄丰富的艺术语言里,简单严谨的具体物象已经无意中表达出更为抽象的理性内涵。
读姚铭的画,你会感受到古典名画所折射出的光芒,其中有中世纪意大利风格的艺
术氛围,也有中国工笔的绘画流韵,每一笔都流露出对中外艺术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传承。透过那些人、自然和生活的画面,我们看到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艺术家,避开喧嚣,潜到自己的心灵深处,静默地观察,记录,并超越。一点都未曾含糊。
有了这样的丰富而深刻的作品,我们可以说,姚铭无疑是近年来在油画民族化方面
探索得比较成功的中国画家,他的潜力绝对不容小觑。而同样,有了这样的心性,才气和
执着,我们更相信,他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曾经的年代
素手从容写丹青
一个艺术旅途中的朝圣者
撰文 Jerry Gao
和姚铭居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可是竟多年没有聚首,奇怪的是也从没在嘈杂的
街头碰到,只有他涂抹的油彩还时时的在这个城市的各种窗口不经意的显露出来,--有时是专业刊物,也有时是大众的媒体,就像是栖息在浓荫里的一只太阳鸟,有时突然飞上枝叶稀疏的树端,把色彩斑斓的羽毛展露给世界,吸引着你的目光,不由你不停下赶路的脚步,情不自禁的凝视注视。听一些喜爱和关注他作品的人说,他甚至还出现在电视访谈节目里,但对于已不看地方电视节目的我来说,这些机会通常都会错过。总之,在我们像候鸟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来来去去忙碌着的岁月里,姚铭却一直呆在这个城市,不停歇的在自己的空间里挥动着画笔,用油彩涂抹和创造着自己的世界。在我记忆中,他的形象还一直是大学时代那个有着明亮的眼睛和温暖笑容的青年画家,但时光在造就人的同时,毕竟也改变着人,今年秋天,我终于又在画室见到了姚铭,当我们毫不迟疑的认出了对方时,又不禁彼此指着稀疏的额顶和花白的鬓角哈哈大笑起来。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如约几次访问了姚铭的画室,这是一间位于教学楼一角
的大房间,屋里除了堆在墙角的大大小小的画框和随意放置的长长短短的油彩,几乎没有其他装饰性的对象,从任何角度看,这都是一个美术教师的工作室,凌乱而实用。由于房间位于整座楼房的西角,在深秋的上午,呆在屋内甚至使人感到寒意袭人,看着这间画室,你决然想象不到这是一个有着正教授头衔,在全国各种大展中屡获大奖,并受到海内外油画界一致关注的大画家的工作间。然而,当姚铭亲自把他蒙着细尘的作品一件一件从墙角移到屋中间光亮的地方时,这个小小的空间 然发生了变化,仿佛一个通向另一维空间的信道被打开,我们穿越时空,看到了姚铭用油彩幻化出的另一个世界。
我的目光沿着这些参差排列的画幅,追踪者一个艺术的朝圣者跋涉的步履。
姚铭祖籍浙江,那块土地曾孕育了中国半数以上的绘画大师,但姚铭的本人却生
于青岛这个充满欧陆风情的半岛,他的父母都是解放初期支持北方工业建设的纺织工业的领域的高级知识分子。或许是基于祖脉的渊源,年幼的姚铭早早显示出艺术家的天赋。在1977年“文革”后恢复的第一届高考中,尽管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原因,他考入了省内的曲阜师范学院,但他突出的基本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已经引起了师长的注意和赏识,在毕业后10年的1992年,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的研修时期,作为文革后的第一代青年油画家,他的坚实厚重的艺术素养和不同凡响的绘画技艺进一步得到师长和同行的认同和赞誉,时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的郭绍刚先生曾在«姚铭素描作品选集»一书的序言中对姚铭的素描功底特别做过评价:
“一位艺术家的成长,完全取决于他的素描基础的优与劣,这一点大家是清楚的,在这里姚铭的素描给我们展示了一位青年画家所具有的那种较高的艺术素质、敏锐的观察力、纯熟的技巧,以及对艺术的诠释。从静物的表现上可以看出姚铭对平凡的生活道具深刻的理解。同时赋予这些静物以新的生命,增强了客观物体的感染力。对于肖像的表现,作者不仅仅只求对外形准确,更重要的是画家通过严实、过硬、细腻的素描功底将人物内在所具有的个性表现的十分准确,使之素描的点、线、面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这些几乎从童年时就根植于他身上的艺术品质,无疑是他在艺术之路上远行的可
靠支持,然而,素质、观察力和技巧并不足以成就一个大师级的经典画家,但姚铭显然绝非一个以巧取胜的艺术家,其实,从更宽泛的角度看,他处世和择业都显得十分“缺乏技巧。当他同代的画家都巧思迭出的变换风格,大胆地嘲弄着世人的鉴赏品位,以求在高速增长的艺术品市场上尽快争得一席之地。为数不少的油画家甚至干脆改弦更张,转而到国画和其它艺术门类的市场上去逐名博利,就在这种浮躁轻薄的俗流中,姚铭却一直在他教学楼一角的画室里,在教学的空闲里默默地满足着自己对唯美境界的无限追求。
1993年,在他的广州美院的研修期结束之时,应广州美术家画廊力邀,中国著名油画家,广州美术协会主席汤小铭先生主持了«姚铭油画作品展»。尽管从世俗的观点看,展会取得巨大的成功,他的画作«红衣少女»和«夕阳之歌»以及«静物»«人物»系列,引起了广州画界的热烈反响,好评如潮。姚铭作为文革后新生代画家的地位已经确立,成功之门已经开启,对于一个多年局促于教室和画室之间默默奋斗的年轻艺术家,这似乎是期望已久的一天,充满活力的珠江三角洲,这个中国大地上充满各种机遇的金三角,对一个正在走向成功的年轻艺术家,具有多么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姚铭却打点起像大学生般简单的行装,一如十年前离开泗水之畔的曲阜古城,回到了他出生的北方海滨。
许多画界的同行认为姚铭没有抓住命运给他的机遇,及早的跻身于中国一流青年画家的行列,许多成名的同学也埋怨他那种不合时宜唯美主义的作风妨碍了他,使他不能在一个更广阔的市场平台上更充分地展现和“开发”自己,甚至在他那些了解和赏识他的前辈和师长中,我们也常能听到对于他过于低调的自我设计的惋惜之言。平心而论,朋友和师长们的惋惜决非仅仅是基于感情的偏爱,尽管多年以来,在青岛教育学院任职的姚铭,一直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美术教师,但他参加过的为谁不多的几次画展的经历,都证明了他是一个出手不凡的后起之秀。早在广州进修后不久的1994年,他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油画静物展»,在这种全国性大展中,初出茅庐的姚铭,以他清新飘逸的«马蹄莲»,夺得这次画展的铜奖。
«马蹄莲»的获奖,不仅对姚铭本人,而且对整个青岛油画界的发展都是一个推动,在此之前,在青岛的历史上还很少有画家在这种大展中获得过奖项,然而,这次收获似乎并没有激发姚铭更积极地投入艺术竞技场,在事后接受报界采访中,姚铭表达了这样的想法,他认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应追求过早成熟和定型,他甚至举例说,艺术家正如一个苹果,如果过早红透,就会停止生长,而他要采取不断进取的姿态进行创作。
1999年,刚满四十岁的姚铭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艺术专业的正教授。
然而,即使在姚铭专注于教学和编撰教材的日子里,许多精明的画廊和有远见的经纪公司早已注意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尽管姚铭至今和书画经纪人以及各种拍卖全无瓜葛,他成熟时期的作品也大多依然覆盖着灰尘,凌乱的堆放在他画室的角落里,但是他那通过画展流落到“人间”的画作,无一不预示着它们在未来艺术品市场上不菲的身价。早在广州研修时期,作为一个尚未出道的年轻画家,在他结业时举办的个人画展上,那些他个人认为只是习作的画品,已被当时广州、香港以及东南亚的藏家大面积购买,其价格都在数千到两万元之间,对已当时的书画市场和当时的姚铭,这个价位都绝非无足轻重。
提起姚铭的画,评论界最为钟情和赞赏的当然是他在九十年代创作的«蓝色的海-古韵丽风»。这幅确立了姚铭早期古韵风格的画作,已被收入97年由中国美术协会油画学会主办的«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尽管从专业角度看,尤其和他此后创作的古韵系列的其它作品比起来,«蓝色的海»还远不能说是姚铭的巅峰之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参加«中国青年油画展»之后,这幅画作和他的作者都引起了中国油画界以及收藏界的极大关注,姚铭的名字也从此为中国油画界所熟知,因而,可以认为这幅画作是他创作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仅如此,如果说入选画展只说明姚铭艺术上的成熟,那么,该画最终以三十八万的价格为一位知名英国藏家所购的事实,则可以作为姚铭的作品开始进入大师级艺术藏品的一个无可争议的标志。
从上世纪的末期开始,中国的经济进入腾飞的时代,国民总产值持续高速增长,使得民间财富的积累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这种自前清康干以来从未有过的盛世气象,给艺术品市场特别是各种画作的收藏带来了无限的良机,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在以往的两个年代里,艺术品收藏的增值幅度,在各类社会财富中遥遥领先,在保值商品中独占鳌头。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是幸运的,姚铭也应该是幸运的,虽然迄今为止,他似乎还在恪守自己的自我设计,但是,盛世的福泽毕竟也开始惠及这位唯美主义的朝圣者。
近年来,首先是青岛和山东的收藏界,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姚铭作品的兴趣与日俱增,从2003年青岛新的国际机场落成后,每个在贵宾室逗留过的有品位的客人,都能注意到哪里悬挂着的姚铭的巨幅画作«荷风»,在这些贵宾当中,不乏国内外政要、港台艺人和体育明星,当然更多的是西服革履,手提密码箱的商界巨子,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每个来过青岛并且曾在«荷风»前逐走的客人,每当他们回忆起青岛这个中西合璧、韵味独特的城市时,那回忆里是否也迭加了姚铭画作的印象?
青岛不无骄傲的把她的艺术家的作品摆放在大门口,其实他的作品早已迈过这个门栏,进入更为广阔的世界。2000年,新加坡美术协会在当地举办了«姚铭油画展»,并在当地最著名的美术杂志«WHERE»上,连续三期专题介绍了姚铭和他的画作。同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斯德摩尔私立大学把姚铭作为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倾向的带到人物之一,邀请他赴美讲学,并在当地举办了画展。当姚铭向我讲述这一切时,他总是学究气十足地说:这是一次学术活动,或者是:那是教学活动。
我在年末最后一次造访姚铭的画室时,那里增加了一台电暖气,姚铭的脖子上也多了一条猩红色围脖。因为我听说青岛某一家官方机构决定收藏他的«青岛风景»和«花神»,打算再去看看这两幅作品。但当我来到画室时,我遗憾地得知,画已在两天前正式移交给了买房。但我也得到了另一个消息,法国嘎那画廊和意大利布雷拉画廊将在明年联手举办姚铭油画的欧洲巡展,画展的名称暂定为«丝路上的美神»,届时«青岛风景»和«花神»扔有可能随团远行。
«蓝色的海.古韵丽风»的故事也并没有结束,或许是命运不甘于让它尘封在英伦三岛一个光线昏暗的长廊里,让那次鳞次栉比的鹿角和青铜铠甲陪伴这群来自东方的丽人。不久之前,几位神秘的客人光临姚铭的画室,游说姚铭出画,以七十万的价格从英国藏家的手中购回 «蓝色的海.古韵丽风»。这让姚铭在两难之余又感到欣慰,仿佛听到别人在盛赞他离家远行的孩子,而且, «蓝色的海»是他钟爱的孩子,美丽的女孩子。

静物
姚铭简介
1958年12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会员,山东省油画学会理事,青岛美协副主席,青岛市政协常委,青岛市专科技术拔尖人才。
1982年曲阜师大美术专业[77]本科毕业。1985年青岛教育学 院美术系西画教研室主任。1992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办学习。1997年青岛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1999年青岛教育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晋升教授。2002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奇石

八仙墩
艺术成果
1991年深圳美术家画廊举办个展.1993年广州美术家画廊个展油画展。1994年出版《姚铭素描作品集》。1994年《马蹄莲》入选中国油画青年展获得铜奖。1997年《蓝色的海。古韵丽风》入选中国青年油画展。1998年《荷风》入选《山东油画双年展》获学术奖。1999年《迎宾馆》入选山东油画风景展获优秀作品奖,发表在《美术》杂志。2000年出版《古韵。。。。。。姚铭油画创作与探索》。2000应新加坡艺术家联合会邀请举办《姚铭油画展》。2000年出版《油画人物写生技法》。2000年应邀出席在香港举行的《亚太区美术教育工作会》。2001年《蓝色的海》入选中国油画大展,获优秀作品奖。2002年《红楼窗外的风景》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获优秀作品奖。2003年应邀赴美国大学讲学。